初見無錫宮母嬰健康中心陳立昀護士長,就被她端莊秀麗的氣質所吸引。丹唇外朗、明眸善睞、聲音溫和、笑容暖暖,說起話來給人以一種被清晨的陽光擁抱的感覺。
所謂人如其名,大抵便是如此吧。然而在采訪完陳護士長之后,我才發現,原來這個看似溫柔的女子,內心卻自有一幅錚錚鐵骨。

“半夜醒來不見媽媽大哭”“放學到醫院找媽媽”過年過節,媽媽很少在家吃飯”……細數自己成長的經歷,即便過程中媽媽陪伴不夠多,但在陳護士長看來“媽媽是一名很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在我心里她是閃著光環的”。
仁心相傳,正因為這樣的經歷,她對護理這個職業產生了好奇,并且覺得“神奇、神圣”。“患者們帶著病痛著來到醫院,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護理、康復后帶著感恩滿意微笑著出院,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陳立昀微笑著娓娓道來:“被人信任著也是一種幸福,成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濟世救人,是幸福,更是責任,感覺背后有翅膀和光環”。
在媽媽引導下,護士長進入無錫市婦幼保健院(助產內招班)學習助產與護理專業。畢業后就一直工作在母嬰護理第一線,這一做就是30余年,期間她護理的媽媽和寶寶有近25000人次。為了挖掘和照護母嬰更多的身心需求,她更是先后學習并考取了國際注冊營養師和高級育嬰師證。
作為一名專業的醫護工作者,陳護士長這些年聽到了太多產婦和家屬的感謝。但要說到真正體會這份職業的偉大,還要從自己分娩開始說起:
那一年,雖然自己已經是一名出色的護士兼助產師了,但當自己躺在產床上時,恐慌、無助的心理還是無法抑制,撕心裂肺的宮縮痛,仿佛自己墮入了無盡的黑暗。那時候陪伴的護士一踏進產房就全神貫注的投入工作:她們不僅時刻監測胎心的變化,時刻記錄產程的進展,還在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產程中及時給與呼吸指導和鼓勵。隨后的3天內,身疲力竭的自己也得到了護士無微不至的照護。
是她們,在自己經歷分娩痛苦最無助的時刻,給與最溫柔的安撫與強大的支精神撐,她們的溫柔于專業給與了當時作為產婦的自己以無比的信心和勇氣。切身經歷過后,陳護士長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溫柔中透著剛強,謹慎中不乏大膽,她們及早發現一個微小的異常,就有可能挽救產婦及胎兒的生命,挽救一個家庭。
這份工作充滿了忙碌與疲憊,而且責任重大,為了緩解工作壓力,禪修與靜坐已成為護士長每天必修減壓課,靜坐沉思、禪定調息,舒展一天的緊張感,既強健了身體,又調養了柔韌的心智了。她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名上善若水、至柔至剛、做人溫柔但有力量的母嬰守護者。
求學期間,陳護士長就手不釋卷。從業后,陳護士長更是不斷鉆研,同事們都稱贊她“不是在護理母嬰的路上,就是在看書”。
篤學不倦,與時俱進方能行遠。如果說對母嬰護理的實踐是護士長畢生的樂趣,那對于優生育兒,養育聰明健康寶寶,普及新生兒心智護理教育,平衡嬰兒情緒心理理念的探索乃至再詮釋,與其而言是追求、更是自豪。
在醫院工作期間,有一種現象讓她尤其深刻:很多寶媽帶孩子來醫院兒保檢查,發現寶寶吃手指的時候,就會毫不猶豫的打罵、恐嚇孩子,甚至有媽媽告訴她會在寶寶的手指上抹辣椒/黃連水,來禁止寶寶吃手。
陳護士長表示: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做法。吮吸手指是大多數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常見現象。寶寶吃手指的活動除了是智力發展的信號,吸吮手指是嬰兒為獲得心理滿足一種外在表現吸吮手指可以消除寶寶的不安、煩躁、緊張,具有一定的安撫作用,還能促進腦部發育。如果強制打斷,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挫折的種子,等寶寶成長后,這些心靈創傷的種子就會萌芽發作,具體表現為啃指甲、咬手指、啃鉛筆等。這些現象甚至可能會延順至成年時期。
這件事觸動了護士長普及正確的育兒理念,糾正家長在育兒方面的眾多誤區的決心。自此,護士長開始探討并進入新生兒早期教育及新生兒情緒引導和保護及新生兒智護訓練等方面知識領域。
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掌握了一套科學的嬰兒智護訓練模式:通過視、聽、觸及主被動運動等方面的刺激與測試評估指導,促進嬰幼兒感統覺知的發展,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為培養健康寶寶、聰明寶寶,奉獻一份愛心和力量。
目前加盟無錫宮母嬰健康中心工作行列,也因為與我們對新生兒照護優育的先進理念不謀而合。她說,自己是站在歷史的肩膀上擁抱明天,而在宮母嬰健康中心,可以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上面對更多的機遇和挑戰,讓她覺得每天都過的特別的充實與滿足。
寫在最后
一念初心,便是一生的承諾。一顆匠心,便是一生的堅持。
采訪結束時,看著這個蕙質蘭心、溫柔似水的“護士長媽媽”,筆者衷心地希望時光能夠善待她,讓她永葆熱愛與活力,讓她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守護母嬰健康未來。